服务热线
18062108535
我做的有点类似做剪报,或者像编书。即把一切所有能找到的资料,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,以便以后作文时有充足的素材,这些素材将随着企业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正和增添内容。分类基本如下:
企业历史。要找出公司自成立以来发生的相对较大的所有事件,特别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,并进行详尽的记录,包括讲话、策划方案、意义等。像一些领导人的加盟、企业购并、年度庆典、公益活动等都要一一落网。
企业规模。包括经营规模、人员规模、成员企业以及营销网络等代表性企业的发展状况。
组织结构。企业的组织构架,各个构架的人员分配等。
企业荣誉。包括市场影响力、各种认证和排名等。
企业文化。企业的一些口号,广告语等,以及其意义。
企业理念。企业的一些发展理念、管理理论、经营模式,也可以是独特的经营管理策略等。
产品的销售状态。促销状况、相关活动、销售案例。
企业产品(业务)的介绍。如果产品类别较多,要分开作了介绍。
企业(产品)的优势特征。第三方证言(特别是权威评测机构)、配置说明、使用手册。
研发团队。产品背后的研发工作、研发人员塑造、针对研发的第三方设计评测等。
企业规划。包括公司制定的一段时间内的目标、战略发展方向、计划等。
重点人物。包括公司的董事长、总经理,还有其他一些在公司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人的简历、讲话记录等。
图片、影片库。例如公司标志性建筑、办公场景、重要事件场面、产品包装、广告图片以及重要人物照片。(纸类媒体对照片清晰度要求不高,但是杂志要求就很高了,所以在扫描的像素上要有把握。一种是报纸使用的,一种是杂志需求的。)
本部分要加大搜集深入的素材资料,特别是一些实际中发生的故事、活动、人物讲话(无论领导层还是员工或第三方证言),都要有一个深层次的总结,所以要有“打破沙锅”的精神,具有记者的敏感性,不断的寻找相关素材。还要通过内部采访,了解到企业从创立前到现在的整个历程、故事,比如曾经遇到何种困难,是如何克服的。有何种机会,又是如何抓住的等等。为了了解的更详尽,我还发动了公司的各个事业部,找一些基层通讯员进行随时“通风报信”。
所以要特别关注以下3方面:
企业精英的相关素材内容。产品理念代言企业战略、管理理论行业见解。介绍他们的观点、故事、轶事以及一些简短的语言花絮,并要不断充实内容。
企业经营理念的相关素材。企业的第三方证言,服务顾问聘任、服务活动组织、优秀客服团队建设、服务培训、认证,便民服务等。
企业活动。包括想一些领导人的加盟、企业购并、年度庆典、公益活动、促销等,所有事件,都要有采访记录。
由于当时A公司还是处于中小企业的发展阶段,所以在公关传播上则更艰难一些,需要尽量找“点”,也就是新闻由头。我当时基本采用了五个手法。
1、新闻报道法
(1)产品意义社会化
如果企业开发了非常有价值的新产品,这也许就是一个大大的新闻。为什么?因为:产品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。社会的进步主要是通过产品来让人们感知的。于是,我对自己企业开发的每个产品要从这个角度来认识,从中找出具有新闻性的东西。假设一个简单的例子:我公司开发出了“一键操作”的电脑产品,可以将使用最简易化。于是,我提炼出了“为电脑盲量身打造第一款电脑”等概念,引起众多的媒体的争相报道。原因就是这种产品意味着社会的进步,媒体的特点决定了它们必将关注此事。要经常通过差异化、细分化进行不同角度的发掘自己产品的“第一”,阐述它给什么人能带来的巨大的利益,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在哪里。
(2)技术领跑行业化
我把刚才所说的一键操作,转化为第一技术,强调其技术和研发时间等,以《一键操作,技术成就应用》在IT行业媒体进行发布。
(3)销售作点多样化
某些产品销售状态好,我就赶紧进行写稿,如果能有销售第一或前三甲等辅助最好。或者来一个图片新闻,让消费者抱着你的产品笑对镜头,显得更生动、形象。有一次,我听说海龙大厦某个柜台在10分钟内卖掉了10台PC,我赶紧连夜写了一个《1分钟卖一台电脑,电脑也疯狂》的新闻。
(4)服务推动人情化
在3月15日等日子,一定提前作好服务文章,例如《PC服务,一慢二看三通过》、《天天3/15,A公司承诺7/24》等,通过人情化的服务打造企业形象,促进产品销售。
2、创造竞争法
光有新闻发布,显然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,所以还有做一些切合媒体风格的深度报道文章。因为A企业名不见传,随意就要从产品层面或者企业层面找一个竞争对手,绑定一起传播,特别是搭一些知名企业或者新闻热潮中的企业,更能迅速提升企业品牌。例如,当时在市场上出现“一站购齐”的促销方式,并且还有一些很有名的PC厂商,即买一个产品送很多附属的其他品牌产品,类似买一送几的活动。而A企业强调的是专注、专业,并且没有实力进行这种“隐形”价格战,所以我就以《馅饼也许是陷阱——谈一站购齐》,靶心直接对准“一站购齐”企业,进行反击。另外,也可以做强拉式,比如我们推出了简易操作的数码相机,就采取了两种竞争法。一是以“与传统数码相机对抗”的概念,强调抢传统数码相机市场,发布了一些诸如《XX相机,大刀向传统数码相机砍去》等文章;二是把一些国际厂商的数码相机的简易化、时尚化发展与A企业对比,说A企业受到冲击,才做了这些新反应等等,发布了一些《蝶变需要理由,中洋对抗A企业变身》、《A企业破冰,简易化才是革命出路》等。这样首先满足了媒体的新闻点需求,同时更让消费者感到A企业的强大实力。
3、划分水岭法。
以下这些战术都可以引出“分水岭”的话题,“分”可大可小,只要有媒体就感兴趣,而中国消费者热衷新事物、新热闹,所以不断的创造新话题、新事物是很有意义的。